我校成为安庆优秀传统文化实验校
时间:2012-05-16 01:38:55 点击量:1881
近日,我校被桐城市教育局推荐为安庆市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学校。
我校在办学历程中,明确了学校文化建设方向,理清了文化建设发展思路。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,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活动,探索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工作者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。积极开展和深化“中华诵·经典诵读”活动,组织师生诵读优秀古诗文,提高师生人文素养,并在安庆市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。开展走廊文化及文化墙、文化窗的建设。围绕传统文化主题,注重养成教育与个性发展,学校楼宇起名雅致,语出经典,如九畹、弘毅、天健和笃行。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融合,校园文化润物无声,育人无痕。
创办传统文化学校,在于继承传统,振兴国学,使学生成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、高尚品格和仪礼教养的人才,将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,经世致用,发扬光大。学校以“厚德、致知、崇民、报国“为校训,旨在教学中强化记忆,启发理解,鼓励创造,融汇古今,横贯中西,面向未来。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,提高人文道德修养,培养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,做有理想有道德的文化新人。同时借以创新并促进学生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途径方法,丰富德育教育载体,营造健康和谐纯美的校园文化氛围,建设和谐校园书香校园。
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,是安庆市教育局为落实教育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,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,促进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关注、吸收、研究与弘扬,同时推动优秀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泉的传承、开发和利用,推进全市“文化立校”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。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100所“安庆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”。

天城书院碑记

原“天城书院”图书府石碑
我校在办学历程中,明确了学校文化建设方向,理清了文化建设发展思路。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,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活动,探索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工作者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。积极开展和深化“中华诵·经典诵读”活动,组织师生诵读优秀古诗文,提高师生人文素养,并在安庆市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。开展走廊文化及文化墙、文化窗的建设。围绕传统文化主题,注重养成教育与个性发展,学校楼宇起名雅致,语出经典,如九畹、弘毅、天健和笃行。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融合,校园文化润物无声,育人无痕。
创办传统文化学校,在于继承传统,振兴国学,使学生成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、高尚品格和仪礼教养的人才,将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,经世致用,发扬光大。学校以“厚德、致知、崇民、报国“为校训,旨在教学中强化记忆,启发理解,鼓励创造,融汇古今,横贯中西,面向未来。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,提高人文道德修养,培养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,做有理想有道德的文化新人。同时借以创新并促进学生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途径方法,丰富德育教育载体,营造健康和谐纯美的校园文化氛围,建设和谐校园书香校园。
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,是安庆市教育局为落实教育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,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,促进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关注、吸收、研究与弘扬,同时推动优秀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泉的传承、开发和利用,推进全市“文化立校”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。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100所“安庆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”。

天城书院碑记
天城中学校园为一座高墩,东西夹水,名曰东濠、西濠。清道光六年(1826),乡贤刘存庄、潘辑广募租银,知县尹作翰慨然捐资相助,创立天城书院,并题联“皖水桐山钟灵毓秀,春风化雨由义居仁”。资膏火,设山长,择优生,治经史,讲课习艺,敦切品行。知县亦于每年春秋仲月三日,往祭文昌,会课生童,榜示奖赏,书院声名鹊起,名列桐城五大书院之一。
天城书院为造就人才,注重教员的选拔任用,所聘教习皆为才识超人之士。善择社会名贤、饱学宿儒任教,教学成绩显著。
后战火纷起,书院历经沧桑。光绪末年,西风东渐,科举废而学堂兴。1906年春,刚由桐城中学堂总监卸任的阮强,怀着“教育兴国”的热忱,在天城书院原址创办“公立天城两等小学堂”,选贤任能,教风严谨,颇负时誉,所招学生多为品学兼优的少年才俊。
民国期间,相继易名为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、区立第五高等小学校、区立天城小学、天城初级中学等。1956年4月,桐城县人民委员会决定重建天城中学。全校师生团结一心,筚路蓝缕,艰苦创业,不久即在教学、勤工俭学、生产劳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,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。1959年9月,学校被安庆地区教育局确定为重点初中。1960年获得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锦旗,同年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获国务院授予的“先进单位”称号(奖牌文革时被毁)。
百余年岁月流转,江淮名校——天城中学披荆斩棘,风雨兼程,高岗鸣凤,桃李天下。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天城中学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,不断更新办学观念,优化办学条件,提升办学水平,实现跨越式发展。2000年12月,天城中学高标准通过安庆市示范高中评估验收。2002年5月,跻身安徽省示范性高中行列。忆往昔,曾经声名天下满;看今朝,如许风光照眼明!天城人怀着远大理想,秉承“厚德、致知、报国”的校训,弘扬“博学、善思、笃行”的学风,在知识的海洋中,劈波斩浪,扬帆远航。
天城书院为造就人才,注重教员的选拔任用,所聘教习皆为才识超人之士。善择社会名贤、饱学宿儒任教,教学成绩显著。
后战火纷起,书院历经沧桑。光绪末年,西风东渐,科举废而学堂兴。1906年春,刚由桐城中学堂总监卸任的阮强,怀着“教育兴国”的热忱,在天城书院原址创办“公立天城两等小学堂”,选贤任能,教风严谨,颇负时誉,所招学生多为品学兼优的少年才俊。
民国期间,相继易名为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、区立第五高等小学校、区立天城小学、天城初级中学等。1956年4月,桐城县人民委员会决定重建天城中学。全校师生团结一心,筚路蓝缕,艰苦创业,不久即在教学、勤工俭学、生产劳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,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。1959年9月,学校被安庆地区教育局确定为重点初中。1960年获得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锦旗,同年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获国务院授予的“先进单位”称号(奖牌文革时被毁)。
百余年岁月流转,江淮名校——天城中学披荆斩棘,风雨兼程,高岗鸣凤,桃李天下。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天城中学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,不断更新办学观念,优化办学条件,提升办学水平,实现跨越式发展。2000年12月,天城中学高标准通过安庆市示范高中评估验收。2002年5月,跻身安徽省示范性高中行列。忆往昔,曾经声名天下满;看今朝,如许风光照眼明!天城人怀着远大理想,秉承“厚德、致知、报国”的校训,弘扬“博学、善思、笃行”的学风,在知识的海洋中,劈波斩浪,扬帆远航。

原“天城书院”图书府石碑
2011年天城中学新建学生公寓弘毅楼,在施工现场发现此碑,为“天城书院”又一历史佐证。
上一篇:我校四位同学获省生物复赛资格
下一篇:我校志愿者清洗学校篮球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