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城赋
时间:2011-05-11 08:11:22 点击量:2769
       并序)
 
天城中学   汪茂荣
 
天城中学,前身为清道光六年(1826)乡贤刘存庄、潘楫诸前辈所建之天城书院。自兹以降,因缘时会,迭有变置。光绪三十二年,为“公立天城两等小学堂”;民国元年,为“桐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”;抗战军兴,易名“木崖乡小学”;民国三十四年,乡绅集议创办“私立天城初级中学”;鼎革之际,校址它迁,合三育、孟侠、笃山及天柱中学初中部而为“桐城县私立联合初级中学”。公历一九五六年,人民政府复于原址建“桐城县第二初级中学”;一九五八年,更名“桐城县初级中学”;翌年,晋升为安庆地区重点初中。一九七0年秋,设高中部;越七年,撤初中部,则纯以高中位天城矣。浩劫结束,百废俱兴,天中亦发展甚速。一九七九年,复被评为安庆地区重点中学;二000年,通过安庆市示范高中评估验收;二00二年,省厅批准天中为皖省示范高中。溯所从来,斯不啻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矣!今者陟此高冈,仰彼乔木,百年名校,往迹犹历历可按,古人云:登高能赋。藐予菲材,奚敢妄希古贤;第以欣慨交中,何能自已?爰搦管和墨,不辞效颦,工拙如否,非所计也!
 
兀昆冈以何年,负大木于云表。揽横山而便娟,挹明湖之浩渺。阻庐安以成镇,屯储胥而入堡。扬伽蓝之清梵,销兵气于苍昊。萦壕堑而泽润,倬云汉以鉴藻。擘碧沼之颇黎,拖翠纶于瑶草。友尘外之贞松,啭枝头之好鸟。噫紫稻之能荐,吁青菘之可宝。春与秋其代序,风共月而长好。实桐国之奥区,似桃源之绝岛。钟间气而酝酿,郁人文以肇造。
昔在清季,禹域蜩螗;蛮夷猾夏,朝政失纲。岂昊天之不吊,抑人谋之未臧。悲斯文之将坠,痛国运之不昌。挽狂澜于既倒,舍文教以何将!于是乎有东里名士,西乡绅商,鸠工庀材,肯构肯堂,黉舍方兴,琴弦斯张,鸿渐大陆,凤鸣高冈。洵筚路以创业,傥风教之辟疆。
洎乎清社既屋,民元以启;旧规渐陨,新风坌起。乃有理学大师,文坛巨子,学博才高,成人立己,放眼寰中,振铎梓里。发凡起例,范正入轨;企七二而欲攀,造三千而可比。敦品则尊师重道,孝亲友士;由义居仁,行己有耻;志道淑世,释回增美;为天下先,必生死以。笃学则体用兼赅,新旧交下;经史子集,声光电化;强探力索,泛应曲当;格物理以浩博,摛文章而旷放;绎时义而心明,守常道以神王。力行则讷言敏行,劣食粗服;野老村童,田边山麓;扫盲匝时,识字满腹;呼“小先生” ,致“荒年谷”;“社会学校,生活教育”;人文化成,天理圆足;陶公称赏,黔黎庆祝。是以抗兵燹而兴学,辟榛莽以种玉。
若乃河清海晏,虎跃龙骧;烽烟已靖,文教斯昌。中枢有斡旋之力,学校多更张之方。于焉勤工俭学,起废箴肓;亦学亦农,亦工亦商;四体是勤,百功乃张;稻田比次,蔬圃成行;瓜果山积,禽畜谷量。口碑能传,报章可按;枢府颁奖,元辅接见。嘉彼懋绩,荷此殊眷。瞻前路之未已,规后图而不倦。岂期大难傥来,浩劫遽现;斯文扫地,贤者扼腕;逆天心之悔祸,赖人情以责善。
迨夫神州弭乱,周邦维新,懿欤天城,焕发青春。唯天是则,与时俱进;历块过都,绝尘刷鬓;一鹄高悬,三元连中。是故日新月异,实大名重;抚卅载以有感,览庶绩而可诵。语校貌则拓展疆土,辟广门庭;紫气东来,朱闼南扃;满园日照,九皋鹤鸣;池塘历落,道路纵横;操场闳阔,楼阁峥嵘;网络密迩,轿车娉婷;穿万绿而掩映,动千红之芳馨。语校风则淳谨笃实,通达开放;人文共重,素质独尚;艺成而下,德成而上;教有宗旨,学有祈向;不矜不伐,何依何傍?陶成人才,莫为工匠。欲以惛惛之庸行,收赫赫之殊勋。因是管理到位,教学创新;俾夜作昼,入化出神;教学相长,师生互亲;闻见日博,德业日醇;社会赞叹,家长欢欣。若夫学有余力,则以游艺。于时男踢足球,女蓺花卉;朝做广播操,夕唱黄梅戏;精棋弈以怡情,习书画而养气。宜高考为冠冕,即素质亦殊异。此则今日天城之大凡也,美矣备矣,夫何得而间言!
讯曰:仰千丈之乔木,感百年之名校;溯往史以曲折,培人才而焜耀;固宏图之初展,羌声名而方噪;庸讵安于小成,将有期乎大造。念前景之益美,对大块而长啸!
 
注:
(1)天城中学座落于一高墩上,墩下即为双港镇。
(2)天城东对大横山,东北可挹菜子湖。
(3)双港老街始建于北宋。明清时期,为庐州至安庆必经之交通孔道。
(4)由天城墩地理形势及附近村庄有名“烟墩”者,似该处往昔曾一度为驻兵地。  《庄子》:“大国守城,小国入保”。按“保”即“堡”也。
(5)明清时期,墩上多寺庙建筑,故全称为梵天城,今简称天城。
(6)古代天城墩四周壕堑环绕,今犹余东、西二壕。
(7)天城墩上旧有水塘多方,今犹余三方。
(8)天城墩上旧多稻田、菜圃。
(9)桐城于周设桐国,为楚之附庸。
(10)清道光六年里中名士刘存庄、潘楫广募租银,建天城书院。按:双港旧属桐城西乡。
(11)天城旧有“凤鸣高冈”碑刻一方。
(12)道光三十二年,阮强于天城书院原址创办“公立天城两等小学堂”。按:阮强(1845-1927),字仲勉,著名理学家,桐城天林庄人。
(13)民国二十七年后,天城小学先后易名为“木崖乡小学”、“木崖乡中心学校”,由潘田主持校务。按:潘田(1876-1950),字筱林,号季野,桐城西乡潘家楼人。曾任安大教授,为桐城派作家,与并世文人学者如沈曾植、马通伯、姚永朴、方守敦均有交往。
(14)民国二十一年,天城“五高”贯彻陶行知先生“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”之教育思想,组织学生走出校门,充当“小先生”,教农民识字,甚得陶先生及当地民众称赞。
(15)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,天城中学于教学之余开展勤工俭学活动,成绩卓著,省市报纸均有报道。一九六0年六月,校长赵剑英赴北京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,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,学校亦荣获由国务院授予、邓小平题写的“先进单位奖状”。
(16)此指天中一九七九年复被评为安庆地区重点中学,二000年至二00二年,先后通过安庆市示范高中及安徽省示范高中之评估验收。
(17)天中近年购置数十亩土地,向南拓展,新建大操场、南大门,并大面积增加绿化带。
(18)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风英家乡罗家岭即位于学校附近。
(19)天中近二十余年以来,高考成绩突出,连年获得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“高考优胜奖”,一以贯之,从未间断。
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1.5

上一篇:我校再获“历史的选择”演讲决赛佳绩
下一篇:2011安庆市级三好生、优干和先进班集体

主页    |     学校概况    |     党建之窗    |     教学管理    |     教育科研    |     学校动态    |     学生管理    |     后勤保障    |     团委工会    |     文艺天地    |     校史校友    |